首页 - > P2P - > 行业动态

正文

分享至:

824新规周年网贷平台减少4成

作者:陈颖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王哲华2017-08-24 08:33

一年时间,882家网贷平台退出,网贷平台家数减少约42%。 

这是网贷监管落地一年带来的变化。去年,8月24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四部委联合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业内称为“824新规”),野蛮生长的网贷行业以此为节点进入监管时代。

在网贷平台的合规过程中,资金存管、借款限额、备案被看作是网贷完成合规要求的最重要三个任务。南都记者以这三个维度来看网贷行业的合规进展情况。

四成平台消亡

主动退出居多

过去半年,珠三角一家平台负责人王鑫(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一直在接触各种“接盘者”。但半年过去了,他和不同背景的资本接触过,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接收方。“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接盘者,也许我会清盘退出。”王鑫称。

824新规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监管”。“对于网贷行业最大的变化在于监管套利宣告结束。”华南一位网贷行业前高管对南都记者表示,2013年之后两年,网贷行业迎来创业高峰期,正是因为这个行业让创业者无需门槛和牌照进入金融行业,实现监管套利。而824新规的落地,意味着监管套利终结。

“对于投资方而言,网贷行业过去一年最大的挑战是监管。”国内一家大型投资方互金方向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新规刚落地初期,投资界对于网贷行业预期发生较大的变化;而随着过去一年监管细则的不断落地,如今看来实际影响要比最初的预期更大。

新规带来的冲击已经显而易见。数据显示,2016年8月底,正常运营平台为1760家,而据融360最新数据,2017年7月底为1015家。这意味着,新规落地一年平台数量减少了42.32%。

从退出平台看,与行业发展初期的跑路等恶性退出不同,过去一年更多的平台迫于合规压力选择主动退出,包括老牌的网贷平台红岭创投。网贷之家研究员陈晓俊表示,一系列的监管条例对众多平台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据其统计,过去一年有882家平台退出网贷行业,其中恶性退出的问题平台225家,良性退出的停业和转型平台657家。

三大任务都面临挑战

1、备案:尚无一平台完成

“备案主要看监管的推进速度。”深圳一家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部分地区尽管出台了备案细则,但目前尚无一平台备案,让从业者对于备案的合规要求有点无从下手。

上周一则关于“首例网贷平台完成备案”的消息流传于坊间,最终被认定为“乌龙事件”,让网贷行业刚刚燃起的备案希望又被泼了一盆凉水。

2、资金存管:属地化要求挑战大

银行存管成为网贷平台合规的重要硬性标准之一。南都记者观察,从今年以来各家平台发布的信息看,银行资金存管对接速度在不断加快。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期发布的《广州网贷平台资金存管进度报告》显示,广州正常运营的61家网贷平台中,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有27家,占44%;处于对接银行存管系统和签署存管协议阶段的有16家,占26%。

更大的合规压力还在于银行存管属地化带来的挑战。对于各平台而言,深圳、上海等地陆续出台的银行资金存管属地化要求增加了合规的难度。据网贷之家测算,若全国范围内铺开银行存管属地化要求,那么意味着目前已经签约完成的平台中,56.07%的平台不符合条件,一半上线存管的平台将面临换存管行问题,前期系统对接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将付诸流水。

3、限额:大多数平台未达标

而在诸多政策细则中,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方颂认为,对于大多数平台而言,最大挑战来自于借款限额。

根据网贷之家研报,2017年7月单个借款标超过20万元、单个借款标超过100万元的平台占比数值分别为64.5%和17.32%。尽管相比去年8月的占比数值分别下降了25.83个百分点和25.65个百分点,但对于大多数平台而言,寻找符合限额要求的资产挑战非常大。而根据目前中国互金协会披露的平台数据中,仅有43家公布人均融资额和笔均融资金额的平台。但其中28家平台的人均累计融资金额超过了20万元的上限。

华南一家聚焦房地产抵押的网贷平台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限额意味着该平台的资产方向必须全面调整,对于平台而言,难度非常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业内呼吁:

全国统一监管标准

在合规推进的同时,有关网贷的统一监管问题引发业内关注。近日,广西备案乌龙、广东禁止债转等消息在市场引起震动,反映全国各地的监管政策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执行,“此地严而彼地松”的现象已经对平台和公众都造成了一定困扰。

拍拍贷CEO张俊对南都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监管层而言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整改期的延期、地方政策迟迟未落地也正说明了监管层对于行业监管并未有明确标准。“监管应该一把尺子量到底,可以有效防止部分地区出现政策洼地而导致的监管套利行为,有利于监管政策的理解和落实。”张俊称。

金牛理财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牛理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牛理财网,任何组织未经金牛理财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金牛理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转载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