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公募基金 - > 基民学院 - > 财富故事

正文

分享至:

精算师出身的女性投资官:股市大跌前成功逃顶

作者:卢晓平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张晓娇2016-02-18 04:00

保险行业的投资官,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甄庆哲却有如绿叶中的一朵红花。作为职业经理人,女性的敏锐直觉帮了她不少忙。但自身职业的素养和精算师背景,才是让她看问题更稳妥的关键因素。

她认为保险的钱具有杠杆性质,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大盘4500点上方,她义无反顾让团队出清,逃过一劫;险资举牌凶猛,她却认为风险太大不愿涉足。为了分散风险,她正将投资触角伸向海外。

在中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总经理甄庆哲。

保险资金有杠杆性质

甄庆哲最开始是在合资公司中意人寿从事资产负债匹配。这段经历,奠定了她有别于其他保险投资官的行事风格。

由于了解负债端的各项特性,在作以绝对收益为基本特性的投资资产管理上,甄庆哲迥异于其他投资官。在她的投资哲学中,保险投资的目的更多的是覆盖负债,并为公司获得一定的收益,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收益。

在她的眼里,在整个金融链中,保险投资有自己的表现形态和方式。她反对通过高现价产品方式,快速套取更多的资金,认为这样做非常危险,会倒逼投资端偏离保险投资本性。

甄庆哲认为,保险资金由保费收入和资本金组成,保费收入对应保险公司的负债,保险公司对保险负债具有全额兑付的义务,如果保费资金无法兑付,将由保险公司资本金补足,而保费资金往往是保险公司资本金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就相当于保险公司资本金需要承担十几倍或几十倍规模的资金运作风险,这当然是具有杠杆性质的资金。国内股票市场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没有脱离新兴市场的特点,市场波动剧烈,信息也不是很透明。作为一家保险公司,还是应当以稳健运作为基本原则,进行分散投资。

甄庆哲表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很多行业发展都出现收缩态势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却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有客观原因,即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保障基本需求上升导致,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非理性因素,业内外应该深层次看待这个现象。在整个社会去杠杆的时候,有些保险公司却在加杠杆。如何确保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满足经济社会民生需求,需要深思。

一流风控体系让投资文化回归简单

中意资产的风控管理一直在业界享有盛名,在采访中,甄庆哲详解这一看家本领。

中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5月成立,是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首家中外合资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中意资产一直把全面的风险管理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公司牢固树立“主动风险管理”和“全员风险管理”的意识,倡导和推进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让公司每位员工都有承担“风险责任人”的觉悟和意识,形成“主动风险管理”和“全员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中意资产开发了一套高效运行的投资决策与支持系统。这套自主开发的系统,在行业是领先的,也是对标的标杆。

在这个系统中,投资交易全透明。包括:交易员的买卖始点状态,回撤的变化,持仓是不是按已定的策略执行等等。也就是说,每一个投资经理的任何细微的投资变化和投资情绪,都十分清晰地在图表和数字中表现出来,无需文字表达也无需自己辩解,键盘敲下的那一瞬间,就将投资经理对大盘走势和个股的把控度,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水平,都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重视投资业绩对投资过程的反馈,是中意资产投资体系的一大特色。系统对投资经理绩效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反馈到投资经理的能力权限中。“我们根据系统数据量化指标的变化,给不同的经理以不同投资组合,以及不同的投资权限。”甄庆哲说。

投资经理的最终权限,是自己的业务水平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人际关系显得更加简单。

分散投资布局海外

全球股市新年首周普遍遭遇开门黑。2016年,市场存在更多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市场人士认为,市场波动加剧是大概率事件。但债券资产由于其长期稳定的回报以及相对较低的波动性,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基础,配置债券有助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甄庆哲和她的团队去年就开始从分散投资的角度增加海外债券投资比例,今年将继续延续这一策略。同时,海外的另类投资等项目,他们也会寻找机会参与其中。

股市大跌前成功逃顶

“去年6至7月,中国股市出现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现象,流动性几近枯竭,股市运行危机状况实属罕见”。这是中国证监会主席肖刚对于去年股市大跌的场景描述。

然而,总归有人能凭借着精准的预判,在股市暴跌前出清,成功逃顶。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甄庆哲和她的中意资产投资团队正是这样做的。

上海证券报:去年6、7月份股市大跌,你们躲过去了吗?

甄庆哲:躲过去了。

我们从沪指4500点开始,就开始了减仓。在大跌到来前,全部出清。出清意味着股票类资产的配置低于标准配置,接近配置下限。作为跨资产类别进行配置的保险资金,董事会对权益配置设置了下限,我们仓位只能接近下限,而不能降低为0。

上海证券报:当时基于什么判断,为什么能成功逃顶?

甄庆哲:我不管直接操作,因为每个层面都有投资授权范围。公司董事会给资产管理公司的股票加股票型基金占比设定了上限,由于市场好,突破了上限,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写突破上限的自检报告。

等上了4500点,我觉得恐慌,天天往交易室跑,询问交易主管市场如何了。我们的主管非常有经验,原来在证券公司的时候,就一直从事交易。

其实,从股指上了4100点,我就开始不安了。到了4500点上方,更是坐不稳了。然后我就开始做各种询问,如果市场开始下跌,会怎样?团队说一旦市场出现卖出信号,会立刻告诉我。

我说你们这么高的仓位,什么时候能撤的出来呀?他们说信号出来就开始撤。于是,我就开始收集所有的市场反向信号,确实没有出现卖出信号。

上海证券报:市场没信号,为什么就撤了呢?

甄庆哲:我当然不放弃劝说他们离场。我问他们,一个公司开会,火灾来了,坐在门口跑得最快安全系数最高,你们谁坐在门口了?

尽管难以从投资判断角度做出减仓的决定,我们仍然从保险资金的投资目标出发,不管卖出信号有没有出来,都先减仓,从累计涨幅高的股票开始减,逃过一劫。

一般来讲,投资经理权限范围内的我不管。但这次不同,因为市场这样上涨,太不符合正常逻辑了,一旦下跌,形势将非常严峻。

上海证券报:保险投资要更理性。

甄庆哲:我一直坚持保险投资的理念,即保险投资不是去承担风险的投资。

当时市场有一次反弹到4800点,我们的投资经理做得不错,一下子全部一天就降了4个百分点。但当证金公司出手前夜,我当时和投资总监在太原出差。有投资经理马上连线对话,说政府肯定出大招(他判断很准确),打算加仓抢反弹,我们商量了说不行,现在市场风险没有释放完。对于保险资金,现在已经赚够了。

必须在关键的时候,坚持底线思维不放松。

上海证券报:得回归到保险资金投资目的本身。

甄庆哲:因为保险投资的目的是覆盖负债,并给公司创造一定的长期盈利。如果说一个固定收益的十年期品种方面有特别好的投资机会,我一定会冲进去,但股票不属于这样的投资品种。

保险分红产品的分成一般是三七开,大部分盈利给了投保人,能给公司留下利润很少。保险投资天性就是不去冒险,而是去满足自身负债的要求。

早在186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利就提出了寿险业投资的五大原则,将保险投资的安全性放在首位。理论界一般认为保险投资有三大原则,即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安全性始终在最重要的位置。

保险投资必须小心谨慎,不忘初心。

分享至:

相关资讯

金牛理财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牛理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牛理财网,任何组织未经金牛理财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金牛理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转载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