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公募基金 - > 基民学院 - > 投资技巧

正文

分享至:

尾盘下单的奥秘 老股民都知道

作者:刘少叙来源:证券时报编辑:张晓娇2015-09-10 08:42

【导读】从市场运行规则及投资者心理来看,尾盘作为一天交易的总结,最后半小时的交易往往是全天交易最集中,也是多空较量最激烈的时间段。

对于新入市的投资者,集合竞价可能更受关注,常常借此判断个股开盘价并预测全天走势,但这还不够,因为集合竞价只确定开盘价,而尾盘较量才直接决定盈亏。这时你可能需要另一个秘密武器——尾盘下单。这就是新股民看集合竞价,老股民尾盘下单的奥秘了。

从市场运行规则及投资者心理来看,尾盘作为一天交易的总结,最后半小时的交易往往是全天交易最集中,也是多空较量最激烈的时间段。

统计发现,就个股来看,若最后30分钟到15分钟(对应时间为午后14点30分—14点45分)这段时间上涨,则最后的走势一般会以上涨结束全天走势。若在该段时间个股跳水或者继续走弱,那么该股很有可能以下跌结束全天交易。这是早间集合竞价很难预测的,因为此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最多,当涨势(跌势)明确时会有层出不穷的买盘(卖盘)涌进推高(压低)股价。而最后15分钟(14点45分后)多空争夺大局已定,会直接影响次日盘面走势,对次日操作有直接的指示作用。

但对具体个股而言,情况又较为复杂,这和尾盘最后成交量又有一定关系,下面来逐一分析。

1、个股处于上涨趋势中

这个不难理解,当个股10日均线呈上扬之势时,我们可以说该股(短线)处于上涨趋势中。

若在个股涨势中,尾盘成交量突然放大,股价快速上攻,这可以理解为是人气充分聚积的征兆,说明投资者对后市依旧乐观,次日股价高开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也有的尾盘时,价格上涨,但成交萎缩,这一般可理解为投资者在涨势高潮阶段的惜售现象,次日股价通常多以跳空高开为主。这是因为当日尾市没有买到的投资者,次日一般会填高单价追涨买进。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若尾盘下单跟进,一般短线会有收获。

2、个股处于下跌趋势中

和上述情况恰恰相反,当个股10日均线呈下跌之势时,这就是我们说的弱势股。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个股的状态。

在个股跌势中,尾盘若出现价跌量缩的现象,说明无人愿意接单,卖压盘将转移到次一交易日,而使得次一日股价因卖盘的急于脱手,以低盘开出。

若在跌势中,尾盘价量俱增现象的出现,这又作何理解呢?通俗一点来说,若股价处于低位且当日K线收中阴时,由于短线资金的介入,而出现反弹的契机。当然,这也可能是主力利用尾市拉抬诱多,以便次日压低出货的花招,这是大盘将跳空向下的讯号。对新进投资而言,面对弱势股不论尾盘放量或缩量的情况最好敬而远之,在未能掌握尾盘操作技巧的情况下,情愿错过也不要做错。

3、个股股价处于盘整中

当个股10日均线呈持平之势,我们可以认为该股处于盘整中,最近两周以来不少个股就呈现这样走势。

在盘整阶段末期,多空双方经过较长时间的争战,若多方占据上风,盘面在最后时刻发动突袭,则次日股价往往将以平盘或者高盘开出。

个股盘整格局中有一种情况要特别小心——当个股股价即将遇到关卡时,比如即将突破20日线,或者在前期密集套牢区附近,或者个股股价遇到整数。按一般情况,在关卡附近,个股尾盘如果突然出现大量急拉,则次一交易日股价多是以冲关式的高盘开出。但很遗憾的是,在弱市环境下,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主力并不想或并不具备上攻的实力,仅仅只是借助尾市搞突袭,制造一种向上突破的假象,引诱投资者追涨看多,自已好趁机出货。这样即便次日高开,也很难免高开低走,重回整理的结局。

因此对于处于盘整阶段的个股,需要一定操作技法。在格局未定的情况下,新投资者不必急于抢在最后15分钟下单。

4、尾盘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

尾盘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投资者在下单时务必慎之又慎。

比如,在尾盘急拉的走势之中,开始出现修正性的反弹,临近收市之时(往往最后10分钟)却又被掼压到以最低点报收,这一般说明空方主力仍然主导着优势。此种走势在次一交易日股价将以平盘或者低盘开出,并且次一交易日的股价走势是易跌难涨的。

又如,尾盘前就已经形成明显的涨势,但是尾盘的最后10分钟开始出现抢盘,成交量大幅度放大并且推动股价一路走高,这种情形一般多是投机性的短线客介入追涨,对次一交易日的走势不是十分有利。这样情况下,新投资者要忍住不去追高。

当然,市场的量能、价格、时间、空间总是瞬息万变的。技术分析也并不完美,对于新入市的投资者而言,需要积累操作感觉,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以提升成功几率。

分享至:

相关资讯

金牛理财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牛理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牛理财网,任何组织未经金牛理财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金牛理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转载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