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公募基金 - > 产品透视

正文

分享至:

基金研究之养老FOF发展现状

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报•金牛理财网编辑:金牛编辑部2023-03-17 12:46

2022年的基金产品谱系上,养老FOF基金注定会留下一座丰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54家基金公司成立204只养老FOF基金产品。其中,华夏基金旗下12只养老FOF基金,数量居于榜首;工银瑞信嘉实基金、南方基金紧随其后,旗下均有9只养老FOF基金。从规模上看,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汇添富、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所发行的养老FOF基金产品规模居于前列。2022年正式开启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公募产品通道,目前已有41基金公司旗下133只养老FOF基金增设Y类份额,发行情况和基金规模暂未披露。

养老FOF基金发行数量创新高

2022年创下五年来该类型基金产品发行数量的最高记录。发行数量按年份依次为:2018年12只、2019年50只、2020年40只,2021年48年、2022年54只。按封闭期长短划分:

1:历年养老FOF基金发行数量

年份

五年

三年

一年

无封闭期

2018

8

0

2

2

2019

8

20

16

6

2020

5

19

9

7

2021

7

12

24

5

2022

17

17

19

1

养老FOF基金发行,在证监会要求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封闭期5年的养老FOF基金发行数量也创下新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详细说明:针对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基金产品标准:“要求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基金产品应当具备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等特征。在此规定影响下,2022年12月份新成立的9只基金之中,竟有7只为五年封闭期。

基金公司热情浓

如果以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谱系中,是否有养老FOF产品为视角。自2018年12家基金公司申请成立12只养老FOF产品获批,之后每年都有多家基金公司申请产品成立,如2021年创金合信、华商、摩根士丹利、上银、泰康、银河、中信保诚首发本公司第一只养老FOF基金。今年年,国泰君安资管、信达澳亚、英大基金、永赢基金、中融基金也第一次加入养老FOF阵列。自2018年后,每年均有多家基金公司首发本公司第一支养老FOF,从现象上看,基金公司均会在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两类产品上有所涉猎。

投资者反映冷淡

按成立年份,分列汇总基金产品的规模。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18年成立的12只基金存续规模70.66亿;2019年成立的50只基金存续规模364.61亿;2020年成立的40只基金存续规模73.25亿;2021年成立的40只基金存续规模295.87亿;2022年成立的54只基金存续规模仅为109.45亿。相比2022年5月底养老FOF存续规模达到1050亿,2022年底养老FOF存续规模仅仅为913.83亿。

封闭期与基金规模

从现象上看,不区分目标类型,养老FOF的封闭期越短,养老FOF基金规模越大;该基金封闭期越长,养老FOF基金规模越小。按养老FOF基金规模排名,管理排名前十均为封闭期一年;管理规模靠后的养老FOF基金(仅为数百万只一千万不等)多数为五年封闭期。

目标风险“稳健”最受市场欢迎

另一个视角来看,目前养老FOF基金规模排名前16名均为目标风险FOF,且目标风险对象均为“稳健型”。这16只目标稳健的养老FOF基金合计规模为497.59亿(2022年底),占养老FOF基金总规模的54%,其余196只基金“分享”剩余规模。在2022年底,目标风险FOF规模739.63亿,占比超过八成;目标日期FOF规模174.21亿,占比接近两成。

从收益上看成立超过3年(2018年初~2019年底)的目标日期FOF和目标风险FOF:目标日期FOF成立以来收益均为正,收益均值为23.24%。成立超过3年的目标风险FOF有29只,仅有1只成立以来收益为负,收益均值为17.85%。

个人养老金账户首月开户1700万 C端市场争夺激烈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权威人士披露:自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截至12月25日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人数已经超过1700万。

由于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终身唯一性,只能指定某一家商业银行(或机构)与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相互绑定。虽然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公募产品的通道已经打开,但账户主人只能购买其本人银行账户开户行所销售的公募产品。可以预见,在数年之后,未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增量不会超过人口增量。以深圳为例,中国银行保险报披露,截至12月25日,深圳已有8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有46.3万人向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资金,占总开户数的52.61%,累计缴存7.67亿元(包括两次缴存额)。基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特殊性,单一用户的商业价值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养老FOF基金绩效实证分析

按照证监会长期业绩评价的原则,选取2019年1月1日前成立的首批12只养老FOF基金,基金绩效实证分析时间从基金成立日到2022年12月31日为时间段。该时间段有剧烈震荡市场情况,可以相对全面地表现出首批推出的养老FOF基金的绩效情况。

2:首批符合条件的样本养老FOF基金绩效(以沪深300指数为计算基准)

基金

年化收益率

Beta

收益标准差

最大回撤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

复权净值增长率

基金1

14.26%

0.4639

0.84%

-18.65%

22.80%

41.24%

基金2

16.57%

0.4434

0.63%

-14.72%

21.04%

49.98%

基金3

10.69%

0.4053

0.60%

-16.32%

24.87%

28.93%

基金4

6.10%

0.1513

0.22%

-5.47%

15.73%

17.07%

基金5

13.57%

0.4680

0.71%

-20.15%

27.54%

38.94%

基金6

9.09%

0.4292

0.77%

-18.23%

22.56%

23.18%

基金7

5.93%

0.0948

0.15%

-3.00%

8.94%

16.68%

基金8

7.43%

0.2082

0.30%

-6.59%

26.22%

20.62%

基金9

12.30%

0.4910

0.75%

-19.78%

24.91%

33.09%

基金10

10.84%

0.4005

0.58%

-12.97%

30.34%

31.06%

基金11

16.79%

0.4381

0.65%

-16.00%

16.40%

51.71%

基金12

11.40%

0.6065

0.92%

-27.90%

23.07%

28.00%

 

2样本绩效可以看到12只养老FOF基金在从成立日2022年1231日的时间段内,平均区间年化收益率为11.25%。这12只基金成立时间均超过4年,相较于成立时间较晚的同类型基金,年化收益率较高。

基金1和基金12的标准差最大,β系数也最大,说明受沪深300指数影响大,与权益资产净值波动相关性高,源于这两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穿透权益资产比例)包括半数权益指数。其中,在时间段内基金1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为35%~60%,基金12权益类资产实际投资比例介于42%~60%(2022年在36%~60%);

从最大回撤率来看,12只养老FOF基金的平均最大回撤率约为-15%。总体看来,从基金成立日2022年底的市场震荡中,样本中的养老FOF基金在保持中低波动率(15%以内)的情况下,实际年化波动率为9.40%,有11只基金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资产实现稳步增长的目标只有基金8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因其是目标风险为“稳健”,基金公告中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15%~30%之间,按公募机构内的通俗理解,接近于30%的股票配置无法摆脱市场波动,而在2018~2022市场“牛”与“熊”转变中,无法做到按市场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则将会出现基金8跑不赢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

样本基金在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上的表现

3: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

基金简称

Sharpe

Treynor

Jensen

信息比率

基金1

0.0348

0.0006

0.0002

0.0025

基金2

0.0534

0.0008

0.0003

0.0204

基金3

0.0330

0.0005

0.0001

-0.0071

基金4

0.0368

0.0005

0.0000

-0.0150

基金5

0.0384

0.0006

0.0002

0.0070

基金6

0.0219

0.0004

0.0001

0.0059

基金7

0.0501

0.0008

0.0001

-0.0131

基金8

0.0376

0.0005

0.0001

-0.0157

基金9

0.0319

0.0005

0.0001

-0.0002

基金10

0.0344

0.0005

0.0001

0.0017

基金11

0.0535

0.0008

0.0003

0.0158

基金12

0.0232

0.0004

0.0001

-0.0092

 

从风险调整收益的评估结果来看,样本内没有sharpe为负值,说明在成立日2022年1231日的市场震荡期内,是站在长期业绩评价的角度。Treynor、Jensen的数据表达也有相同立场。但是,从整体上看,从长期业绩考核的角度上来看,选取的2019年前成立的养老FOF基金整体上承担风险所获得收益的能力稳定向好。

Y份额为何热+如何选

按中证金牛公众号《金牛基金》在2022年11月10日的文章《中证金牛丨基金产品研究——穿越牛熊的公募基金产品设计,可能是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可以达到穿越牛熊的基金产品设计要点在于:“委外管理、协议风控、长封闭期、20%~50%的权益占比、低认购费率、多资产逻辑等特点。”毫无疑问,首批养老FOF Y份额满足“委外管理、协议风控、长封闭期、低认购费率、多资产逻辑”的特点,尤其是目标日期FOF封闭期在三年或五年。低费率优势也很明显,Y类份额相较于A类均有5折费率优惠(管理费、托管费)。

客观上来看,并非限定穿透权益资产占比在50%以下,基金经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绩效表现。而是权益资产占比过大的基金,当然进攻性更强,而对于牛市的依赖性更大,对于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要求更高,而维持在中低波动率的基金是养老投资的呼唤,也是相对空白的市场,这也是首批获批的Y份额共同的选择。

三、总结:

(1)按照目前的市场基金产品波动率点阵图,再结合养老FOF第三支柱的需求。毫无疑问的是,证监会要求机构加快推出中低波动基金产品,既是针对了时代需要,也是符合了中国人的养老需求和风险厌恶的偏好。

(2)前面,文中信息列举了养老FOF的特指应该是“委外管理、协议风控、长封闭期、20%~50%的权益占比、低认购费率、多资产逻辑”。但如果结合美国养老FOF的发展现状,我们对事实的判断可能恰恰相反。美国retirement系列基金(退休目标和目标风险)中防守型的基金很少,“退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分别仅有13只和2只,收益远远落后;股票型基金329只,其收益能力伴随美国股市,按长期评价原则已相当良好;混合基金426只,大多数股票资产占比超过60%。毋庸讳言,在美国,养老是金融的核心,基金产品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主要指数的常年走势。中国养老FOF基金设计,是否会逐步放大权益资产比例?需要因时因势等待市场的变化。

(3)目前,按照机构一致预期,几乎可以预料:标的指数为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指数增强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在2023的热度。市场风格整体转向中小市值的“专精特新”成长股,在small cap中遴选股票考验选股能力;小市值股票走势更容易受资金控盘,振幅较大,无规律涨跌现象多,这种情况考验择时能力;至少在2023年,养老FOF基金对主动管理能力的考察更加严格。

 

金牛理财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牛理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牛理财网,任何组织未经金牛理财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金牛理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转载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领取稿费。

分享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