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研究之养老FOF发展现状
在2022年的基金产品谱系上,养老FOF基金注定会留下一座丰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54家基金公司成立204只养老FOF基金产品。其中,华夏基金旗下12只养老FOF基金,数量居于榜首;工银瑞信、嘉实基金、南方基金紧随其后,旗下均有9只养老FOF基金。从规模上看,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汇添富、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所发行的养老FOF基金产品规模居于前列。2022年正式开启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公募产品通道,目前已有41基金公司旗下133只养老FOF基金增设Y类份额,发行情况和基金规模暂未披露。
养老FOF基金发行数量创新高
2022年创下五年来该类型基金产品发行数量的最高记录。发行数量按年份依次为:2018年12只、2019年50只、2020年40只,2021年48年、2022年54只。按封闭期长短划分:
图1:历年养老FOF基金发行数量
|
年份 |
五年 |
三年 |
一年 |
无封闭期 |
|
2018 |
8 |
0 |
2 |
2 |
|
2019 |
8 |
20 |
16 |
6 |
|
2020 |
5 |
19 |
9 |
7 |
|
2021 |
7 |
12 |
24 |
5 |
|
2022 |
17 |
17 |
19 |
1 |
养老FOF基金发行,在证监会要求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封闭期5年的养老FOF基金发行数量也创下新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详细说明:针对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基金产品标准:“要求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基金产品应当具备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等特征。在此规定影响下,2022年12月份新成立的9只基金之中,竟有7只为五年封闭期。
基金公司热情浓
如果以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谱系中,是否有养老FOF产品为视角。自2018年12家基金公司申请成立12只养老FOF产品获批,之后每年都有多家基金公司申请产品成立,如2021年创金合信、华商、摩根士丹利、上银、泰康、银河、中信保诚首发本公司第一只养老FOF基金。今年年,国泰君安资管、信达澳亚、英大基金、永赢基金、中融基金也第一次加入养老FOF阵列。自2018年后,每年均有多家基金公司首发本公司第一支养老FOF,从现象上看,基金公司均会在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两类产品上有所涉猎。
投资者反映冷淡
按成立年份,分列汇总基金产品的规模。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18年成立的12只基金存续规模70.66亿;2019年成立的50只基金存续规模364.61亿;2020年成立的40只基金存续规模73.25亿;2021年成立的40只基金存续规模295.87亿;2022年成立的54只基金存续规模仅为109.45亿。相比2022年5月底养老FOF存续规模达到1050亿,2022年底养老FOF存续规模仅仅为913.83亿。
封闭期与基金规模
从现象上看,不区分目标类型,养老FOF的封闭期越短,养老FOF基金规模越大;该基金封闭期越长,养老FOF基金规模越小。按养老FOF基金规模排名,管理排名前十均为封闭期一年;管理规模靠后的养老FOF基金(仅为数百万只一千万不等)多数为五年封闭期。
目标风险“稳健”最受市场欢迎
另一个视角来看,目前养老FOF基金规模排名前16名均为目标风险FOF,且目标风险对象均为“稳健型”。这16只目标稳健的养老FOF基金合计规模为497.59亿(2022年底),占养老FOF基金总规模的54%,其余196只基金“分享”剩余规模。在2022年底,目标风险FOF规模739.63亿,占比超过八成;目标日期FOF规模174.21亿,占比接近两成。
从收益上看成立超过3年(2018年初~2019年底)的目标日期FOF和目标风险FOF:目标日期FOF成立以来收益均为正,收益均值为23.24%。成立超过3年的目标风险FOF有29只,仅有1只成立以来收益为负,收益均值为17.85%。
个人养老金账户首月开户1700万 C端市场争夺激烈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权威人士披露:自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截至12月25日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人数已经超过1700万。
由于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终身唯一性,只能指定某一家商业银行(或机构)与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相互绑定。虽然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公募产品的通道已经打开,但账户主人只能购买其本人银行账户开户行所销售的公募产品。可以预见,在数年之后,未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增量不会超过人口增量。以深圳为例,中国银行保险报披露,截至12月25日,深圳已有8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有46.3万人向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资金,占总开户数的52.61%,累计缴存7.67亿元(包括两次缴存额)。基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特殊性,单一用户的商业价值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养老FOF基金绩效实证分析
按照证监会长期业绩评价的原则,选取2019年1月1日前成立的首批12只养老FOF基金,基金绩效实证分析时间从基金成立日到2022年12月31日为时间段。该时间段有剧烈震荡市场情况,可以相对全面地表现出首批推出的养老FOF基金的绩效情况。
图2:首批符合条件的样本养老FOF基金绩效(以沪深300指数为计算基准)
|
基金 |
年化收益率 |
Beta |
收益标准差 |
最大回撤 |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 |
复权净值增长率 |
|
基金1 |
14.26% |
0.4639 |
0.84% |
-18.65% |
22.80% |
41.24% |
|
基金2 |
16.57% |
0.4434 |
0.63% |
-14.72% |
21.04% |
49.98% |
|
基金3 |
10.69% |
0.4053 |
0.60% |
-16.32% |
24.87% |
28.93% |
|
基金4 |
6.10% |
0.1513 |
0.22% |
-5.47% |
15.73% |
17.07% |
|
基金5 |
13.57% |
0.4680 |
0.71% |
-20.15% |
27.54% |
38.94% |
|
基金6 |
9.09% |
0.4292 |
0.77% |
-18.23% |
22.56% |
23.18% |
|
基金7 |
5.93% |
0.0948 |
0.15% |
-3.00% |
8.94% |
16.68% |
|
基金8 |
7.43% |
0.2082 |
0.30% |
-6.59% |
26.22% |
20.62% |
|
基金9 |
12.30% |
0.4910 |
0.75% |
-19.78% |
24.91% |
33.09% |
|
基金10 |
10.84% |
0.4005 |
0.58% |
-12.97% |
30.34% |
31.06% |
|
基金11 |
16.79% |
0.4381 |
0.65% |
-16.00% |
16.40% |
51.71% |
|
基金12 |
11.40% |
0.6065 |
0.92% |
-27.90% |
23.07% |
28.00% |
从图2样本绩效可以看到,12只养老FOF基金在从成立日2022年12月31日的时间段内,平均区间年化收益率为11.25%。这12只基金成立时间均超过4年,相较于成立时间较晚的同类型基金,年化收益率较高。
基金1和基金12的标准差最大,β系数也最大,说明受沪深300指数影响大,与权益资产净值波动相关性高,源于这两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穿透权益资产比例)包括半数权益指数。其中,在时间段内基金1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为35%~60%,基金12权益类资产实际投资比例介于42%~60%(2022年在36%~60%);
从最大回撤率来看,12只养老FOF基金的平均最大回撤率约为-15%。总体看来,从基金成立日到2022年底的市场震荡中,样本中的养老FOF基金在保持中低波动率(15%以内)的情况下,实际年化波动率为9.40%,有11只基金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资产实现稳步增长的目标。只有基金8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因其是目标风险为“稳健”,基金公告中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15%~30%之间,按公募机构内的通俗理解,接近于30%的股票配置无法摆脱市场波动,而在2018~2022市场“牛”与“熊”转变中,无法做到按市场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则将会出现基金8跑不赢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
样本基金在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上的表现
图3: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
|
基金简称 |
Sharpe |
Treynor |
Jensen |
信息比率 |
|
基金1 |
0.0348 |
0.0006 |
0.0002 |
0.0025 |
|
基金2 |
0.0534 |
0.0008 |
0.0003 |
0.0204 |
|
基金3 |
0.0330 |
0.0005 |
0.0001 |
-0.0071 |
|
基金4 |
0.0368 |
0.0005 |
0.0000 |
-0.0150 |
|
基金5 |
0.0384 |
0.0006 |
0.0002 |
0.0070 |
|
基金6 |
0.0219 |
0.0004 |
0.0001 |
0.0059 |
|
基金7 |
0.0501 |
0.0008 |
0.0001 |
-0.0131 |
|
基金8 |
0.0376 |
0.0005 |
0.0001 |
-0.0157 |
|
基金9 |
0.0319 |
0.0005 |
0.0001 |
-0.0002 |
|
基金10 |
0.0344 |
0.0005 |
0.0001 |
0.0017 |
|
基金11 |
0.0535 |
0.0008 |
0.0003 |
0.0158 |
|
基金12 |
0.0232 |
0.0004 |
0.0001 |
-0.0092 |
从风险调整收益的评估结果来看,样本内没有sharpe为负值,说明在成立日到2022年12月31日的市场震荡期内,是站在长期业绩评价的角度。Treynor、Jensen的数据表达也有相同立场。但是,从整体上看,从长期业绩考核的角度上来看,选取的2019年前成立的养老FOF基金整体上承担风险所获得收益的能力稳定向好。
Y份额为何热+如何选
按中证金牛公众号《金牛基金》在2022年11月10日的文章《中证金牛丨基金产品研究——穿越牛熊的公募基金产品设计,可能是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可以达到穿越牛熊的基金产品设计要点在于:“委外管理、协议风控、长封闭期、20%~50%的权益占比、低认购费率、多资产逻辑等特点。”毫无疑问,首批养老FOF Y份额满足“委外管理、协议风控、长封闭期、低认购费率、多资产逻辑”的特点,尤其是目标日期FOF封闭期在三年或五年。低费率优势也很明显,Y类份额相较于A类均有5折费率优惠(管理费、托管费)。
客观上来看,并非限定穿透权益资产占比在50%以下,基金经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绩效表现。而是权益资产占比过大的基金,当然进攻性更强,而对于牛市的依赖性更大,对于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要求更高,而维持在中低波动率的基金是养老投资的呼唤,也是相对空白的市场,这也是首批获批的Y份额共同的选择。
三、总结:
(1)按照目前的市场基金产品波动率点阵图,再结合养老FOF第三支柱的需求。毫无疑问的是,证监会要求机构加快推出中低波动基金产品,既是针对了时代需要,也是符合了中国人的养老需求和风险厌恶的偏好。
(2)前面,文中信息列举了养老FOF的特指应该是“委外管理、协议风控、长封闭期、20%~50%的权益占比、低认购费率、多资产逻辑”。但如果结合美国养老FOF的发展现状,我们对事实的判断可能恰恰相反。美国retirement系列基金(退休目标和目标风险)中防守型的基金很少,“退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分别仅有13只和2只,收益远远落后;股票型基金329只,其收益能力伴随美国股市,按长期评价原则已相当良好;混合基金426只,大多数股票资产占比超过60%。毋庸讳言,在美国,养老是金融的核心,基金产品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主要指数的常年走势。中国养老FOF基金设计,是否会逐步放大权益资产比例?需要因时因势等待市场的变化。
(3)目前,按照机构一致预期,几乎可以预料:标的指数为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指数增强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在2023的热度。市场风格整体转向中小市值的“专精特新”成长股,在small cap中遴选股票考验选股能力;小市值股票走势更容易受资金控盘,振幅较大,无规律涨跌现象多,这种情况考验择时能力;至少在2023年,养老FOF基金对主动管理能力的考察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