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公募基金 - > 私募

正文

分享至:

中证金牛丨私募基金研究——市场中性策略

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报•金牛理财网编辑:金牛编辑部2023-03-17 11:13

先举一个简单的比喻:地球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上班、晚上睡觉。

 

假设我们认定上班疲惫是风险、晚上睡觉可以对冲风险,白天上班是规定,在规定时间内超量工作是超额收益。那么,在夏季和冬季,白昼长于夜晚或者夜晚长于白昼,夏天风险对冲不足,冬天对冲成本过高。只有在春秋两季,超量完成工作的情况下,才能算作“市场中性策略”。

 

 

一、策略介绍和收益来源

 

在股票市场,市场中性策略是指同时构建股票多头主仓位,再运用风险管理工具,构建风险管理工具的对冲空头(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用来完全对冲或近似完全对冲市场风险,达到不同市场风格的环境下获得稳定的收益的目的。市场中性策略的理论依据与Sharpe有关,Sharpe将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拆分为两个部分——市场平均收益(Beta)和个股超额收益(Alpha)。

 

也就是说,市场中性策略的收益构成由股票端和对冲端共同决定,在完全对冲的情况下,产品收益=(股票端超额收益-对冲成本)×80%股票仓位。

 

收益的痛点在于Alpha与对冲成本的博弈,根据行业部分使用市场中性策略的头部私募机构披露:

 

第一步,采用量化手段。依据质量、成长、价值、预期、风控等维度构建基本面因子,因子库中的因子数量达到六千多个。

 

第二步,在估算个股相关性的前提下,根据交易量估算个股交易冲击成本(股票市场冲击是期限结构斜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因子库遴选十多个或数十个关键有效因子。

 

第三步,解决Alpha不足的问题。背景是对冲成本股指期货贴水,做空每年要支付10%~20%的成本,这样的成本基本上使得超额收益无效,在这样的情况下,预期收益率在零界点徘徊。解决问题不能依靠降低完全对冲的成本,提高超额收益,Alpha必须达到40%以上。股票Alpha达到40%,并且使用股指期货做对冲,对冲仓位占据两成,主仓位占八成,40%Alpha的八成仓位的预期收益率为32%。只有达到这种状态,在覆盖完全对冲成本的前提下,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自己的市场中性策略运作才是有意义的。

 

第四步,检测策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有效性的挑战来源于同类策略的堆砌,量化投资管理规模在近年来极速上升,考验着策略的有效性;稳定性的挑战主要来源于风险管理工具成本和风控问题,最近的一次风险暴露来自于2021年4季度,大部分市场中性产品采用股指期货对冲,股指期货贴水短期大幅收敛,会导致所有使用股指期货对冲的产品遭受大幅回撤,交易成本提高。据统计,在近四年中,IC股指期货平均年化贴水收敛到5%以内的机会共有5次,每一次出现前,都会出现中性产品收益的走平震荡甚至回撤。风控问题,如日内回转交易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等等。

 

 

二、市场中性策略实践

 

量化投资的发展以2015年9月股指期货新政为分水岭。在2015年6月之前,由于长期维持正基差,导致股指期货在做空一端就很容易赚取5%~8%的收益,加之追求一定程度的Alpha收益(超常态的正基差有预示股市的作用),使得当时运作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机构很容易赚取30%以上的收益,其中性产品净值曲线非常漂亮。

 

在股灾以后, 2015年9月,中金所将股指期货的日开仓手数限制为10手,从此,股指期货流动性大幅衰减为不足之前的5%,并且将之前常态的正基差调整为长期维持负基差,给追求Alpha的市场中性策略等绝对收益类策略带来了环境变化,导致发展低潮。

 

经过多年的策略研发后,在长期的负基差时代(负基差有预示股市下跌的作用),每次市场中性策略受到关注,均是市场震荡的时候。经历了2022年的震荡市,目前才是市场中性策略再次接受考验的时期。截至2023年2月15日,根据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统计,在15日内仍然有净值数据更新的私募市场中性产品,共有1130只。

 

站在今天的角度,审视私募产品,相较于其它策略,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有两个特点:

 

第一,与追求绝对收益的套利类策略及量化T+0策略相比,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策略容量更大。

 

第二,与指数增强类产品相比,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受到市场的影响较小,无论市场涨跌均可获得稳定收益,这也使得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中性产品青睐有加,甚至有人把市场中性策略运作的私募产品理解为债券基金(因为波动率小)。因此,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产品成为目前量化私募机构布局的重点。

 

当然,国内也有部分知名量化私募对此观点表示异议。因为Alpha来源于许多持仓股票的收益,收益来源比较分散(可能有上百只股票收益来源)。但是,Alpha的波动是非常大的,这一点区别于投资债券,唯一的好处是难以产生趋势性的上涨和下跌。

 

然而,即便股票市场中性产品在对冲了Beta的影响后,从长期来看,收益较为稳定,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在某些市场行情下,该策略仍然会面临一定的回撤。

 

伴随着量化投资行业逐步抢夺主观多头市场份额,量化万亿时代到来。然而,发展速度快、策略堆砌造成市场拥挤。资金跟随交易指令洗盘,逐渐使得个股散户数量越发减少。组合波动率上升,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加大,出现了预期收益低和波动风险大的困境。这样的情况,直到2022年四季度才有所改善。

 

 

 

三、未来预期

 

消灭Beta风险是该策略最核心的策略创新,在股票策略超额收益衰减、波动加剧,同时伴随对冲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市场中性策略是否仍然具有资产配置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本质上,是如何提升投资者对于中性策略的投资体验。

 

积极进取的私募投资者在合格投资者认定之后,本身就是愿意承受较大风险委托私募管理人,属于愿意博取较高收益的投资者类型;而定位稳健收益的客户,大多数不在私募圈子之中。即便私募圈子之中有小部分个人投资者(非机构委外)愿意接受市场中性策略,但这些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对于私募机构来说,可能更适于投放低相关资产分散的多策略配置和指数增强产品。这是多年以来市场中性策略机构旗下产品的大趋势,产品研发逐渐转向低相关或部分对冲的产品类型,并非是由于市场中性产品不容于时代,而是无效波动水平降低和股价指数收益提升的结果。

 

CIS)

 

金牛理财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牛理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牛理财网,任何组织未经金牛理财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金牛理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转载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领取稿费。

分享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