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丨金牛基金周报:刺激消费政策频发,市场震荡积攒能量
核心观点
基金
随着净值逐渐回血,今年“固收+”基金发行也开始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固收+”基金募集规模近200亿元,且有多只规模超15亿元。在现阶段震荡平衡市下,由于“固收+”产品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特色,依旧是稳健型投资者中长期投资的好选择。
上周市场主要股指调整,部分资金离场观望,5只指数ETF合计净流出资金约36亿元,其中沪深300ETF净流出37亿元;创业板ETF则净流入35亿元。
上周分类别基金收益率表现,股票型基金上涨-2.65%,混合型基金上涨-1.97%,债券型基金上涨-0.04%,货币市场基金上涨+0.03%,QDII基金上涨-2.21%。权益类市场上周高位回调,相关基金整体表现一般。当前市场观点出现分歧,不少资金在上周高位获利了结。资金面仍处在宽松状态,国债收益率有望高位回落,小幅回调过后,债券市场整体有望继续回暖。
基金发行方面,上周共有26只基金成立,合计募集规模462.73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5只,募集规模9.37亿元,占比2.03%;混合型基金8只,募集规模78.68亿元,占比9.83%;债券型基金10只,募集规模363.51亿元,占比78.56%;FOF型基金3只,募集规模11.17亿元,占比2.41%。
大类资产
债市:随着两会的顺利召开和进行,下一阶段的稳经济促消费政策也在陆续推出和实施。经济基本面好转,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也将会提升。债券交易价格有望提升。
股市:针对刺激消费的政策在重点部署,近期汽车消费领域的大范围补贴政策拉开序幕,就是非常明确的信号。房地产市场能否稳住颓势底部企稳,也将是国内经济的重要变量之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还需要进一步确认。大盘指数前期的平台高位仍不能算有效突破,目前仍在3200-3310的箱体区间内震荡。后续重点关注交易量的情况,以及市场在当前位置能否稳住,出现分歧后能否顶住空头的压力。
商品:美联储鹰派信息释放,美元指数再次抬升,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都是压制。新的宏观经济发展逻辑大概率切换,商品市场也将会面临定价重估。
基金
随着净值逐渐回血,今年“固收+”基金发行也开始回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固收+”基金募集规模近200亿元,且有多只规模超15亿元。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经济复苏和权益市场预期转暖,“固收+”基金发行也有望进一步回暖。而在现阶段震荡平衡市下,由于“固收+”产品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特色,依旧是稳健型投资者中长期投资的好选择。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市场近期回暖,存续规模扩张,破净压力缓释。数据显示,2月,全市场共新发2354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437款,其中理财公司新发产品数量占比超3成。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净值修复持续,赎回压力缓释。
上周市场主要股指调整,部分资金离场观望,5只指数ETF合计净流出资金约36亿元,其中沪深300ETF净流出37亿元;创业板ETF则净流入35亿元。行业主题ETF方面,上周份额增长超过1亿份的有13只基金,其中包括医疗ETF、证券ETF和医药ETF份额等。
上周分类别基金收益率表现,股票型基金上涨-2.65%,混合型基金上涨-1.97%,债券型基金上涨-0.04%,货币市场基金上涨+0.03%,QDII基金上涨-2.21%。
上周分类型基金收益率排名
股票混合型基金: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汇安趋势动力股票A、南方信息创新混合A,表现最好的三只股混型基金的周收益率超过3.5%。权益类市场上周高位回调,相关基金整体表现一般。当前市场观点出现分歧,不少资金在上周高位获利了结。
债券型基金:融通岁岁添利定期A
QDII基金:华安日经225ETF、南方顶峰TOPIX-ETF、易方达日经225ETF,表现最好的三只QDII基金的周收益率在1.5%以上。
基金发行方面,上周共有26只基金成立,合计募集规模462.73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5只,募集规模9.37亿元,占比2.03%;混合型基金8只,募集规模78.68亿元,占比9.83%;债券型基金10只,募集规模363.51亿元,占比78.56%;FOF型基金3只,募集规模11.17亿元,占比2.41%。
上周,权益类市场高位震荡回调,股票型基金整体表现一般,成绩最好的三家管理人也都没能实现正收益;债券型基金同样震荡走弱,成绩最好的三家实现了正收益;QDII基金上周表现一般,只有1家管理人实现正收益。
大类资产
宏观
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2月中国CPI同比上涨1%,前值2.1%,环比上涨-0.5%,前值0.8%;PPI同比上涨-1.4%,前值-0.8%,环比上涨0%,前值-0.4%。细分项目来看,食品CPI同比上涨2.6%,前值6.2%;非食品CPI同比上涨0.6%,前值1.2%;核心CPI同比上涨0.6%,前值1%。
2月CPI数据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一定程度上引发市场对通缩的担忧。此次通胀指标的超预期回落,我们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首先是春节错位影响,由于春节假期刺激消费需求,同时假期期间生产休息,会造成物价短期的上涨。去年春节在2月,使得今年2月的基数较高;其次,节后供需短时间内错配。春节后本身需求方面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同时节后工厂开工恢复,造成短时间内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物价出现一定回落是常规现象;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待进一步验证。
今年的宏观经济能否维持住稳定复苏的趋势,居民收入能否保持稳定提高,是恢复社会经济信心和社会需求的关键。目前看,地产方面已经有底部企稳的迹象,这对整个经济稳定是一个重要托底力量。虽然数据显示有些偏弱,但另一方面,随着CPI指标的大幅回落,政策面的操作空间也进一步打开,随着两会的顺利召开,各项稳经济促销费的政策也在陆续落地实施。预计未来随着内需的修复,通胀指标也将会重回合理区间。
2月PPI数据维持住底部企稳的趋势,环比已经由负转平,反映出工业企业生产复工的回暖。今年全球的宏观经济走势大概率还是保持逐步回落的趋势,当前欧美经济体依然展现出极强的经济韧性,体现在海外需求韧性十足。但随着美国通胀超预期坚挺,美联储维持鹰派的货币政策,加息节奏和终点利率水平大概率超过年前的市场预期。后续全球经济下滑恐难以避免,下半年的全球需求较大概率出现大幅收缩,全球经贸也将步入下滑周期,届时大宗商品难有表现,也就意味着下半年PPI的走势难以大幅反弹。
PPI-CPI剪刀差小幅度收窄,由于春节错位等多重原因,今年2月CPI回落较大,后续进一步观察整个生产产业链的价格发展路径。
国际方面,3月8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国会证词释放鹰派信号,表示如果有必要美联储将加快加息步,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最终终端利率水平可能高于此前预期。鲍威尔还指出,尽管最近几个月来通胀有所缓和,但通胀压力仍高于上次会议的预期,使用新关键词“不平坦”来形容通胀前景。尽管增长放缓,但劳动力市场仍然韧性十足。历史经验表明不要过早的放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将尽一切努力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
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较为明显,只是加息就已经让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103.7个基点,为近42年来最高水平。此外,市场预计3月加息50bp的概率已经升至70%,终点利率水平也开始向6%靠拢,这比去年年底的预测水平提升70-80个bp,同时2023年内开启降息几乎没有可能。美元指数短线冲高至105.89附近位置,是近3个月的新高。
债市
上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震荡下行,截至3月10日,报收2.8706%。随着两会的顺利召开和进行,下一阶段的稳经济促消费政策也在陆续推出和实施。经济基本面好转,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也将会提升。当前资金面仍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债券收益率开始下行,也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随着收益率的下行,债券交易价格有望提升,博取资本利得收入的交易型债券投资策略有望开启表演。
股市
上周A股市场持续下行,上证指数(-2.95%)、创业板指(-2.15%)、沪深300(-3.96%)、中证500(-2.9%)。上周,A股市场连续5天收阴线下行,短期情绪较为低迷。消息面上,国内方面,2月的CPI指标出炉,由于春节错位等多重因素,2月通胀指标出现超市场预期的回落,给市场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但是综合来看,错位因素占据主要原因,出现下滑也属于正常显现,不必过度解读和恐慌。随着新的刺激政策陆续落地,经济持续复苏是大概率事件,基本面仍然向好。
国际方面,美联储再次释放鹰派信号,3月超预期加息50bp的概率大幅提升,且终点利率的位置和持续时间恐怕也会比前期的预期大幅提高。下半年全球经济切换至通胀回落超预期受阻—货币政策紧缩程度加强—资产强紧缩环境下重新定价这一逻辑链条的情况正在发生。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外部的经济环境正在恶化,虽然出口数据有一定程度的止跌,但当前的外需更多是经济韧性的因素,海外经济体还没有达到触底反弹的阶段,下半年全球经贸周期大概率处于下降阶段,要谨防外需回落。国内经济尤其是消费领域的复苏程度将成为决定基本面走势的关键。
两会针对刺激消费的政策在重点部署,近期汽车消费领域的大范围补贴政策拉开序幕,就是非常明确的信号。房地产市场能否稳住颓势底部企稳,也将是国内经济的重要变量之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还需要进一步确认。市场方面,上周交易量仍处在低位,虽然回调幅度较大,但交易量没有明显放大,表明仍是区间内多空分歧的结果,还没有形成一致合力。
外围环境的变化肯定会对外资造成影响,近期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出就是信号,缺少了外资的助力,后续市场向上的动能需要更多增量资金。大盘指数前期的平台高位仍不能算有效突破,目前仍在3200-3310的箱体区间内震荡。后续重点关注交易量的情况,以及市场在当前位置能否稳住,出现分歧后能否顶住空头的压力。
上周上证指数周成交量15.36亿手,深证成指周成交量17.99亿手,成交量基本持平。北向资金上周净流入-105.98亿元。上周北向资金增持的行业排名:工程建设、酿酒行业、汽车零部件、旅游酒店、电子元件。
商品
上周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南华商品指数周涨幅(-1.98%)。受到经济数据和消息面的影响,上周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调较为明显。国内方面两会仍是最重要的关注点,消费领域的刺激政策已经陆续推出和落地,需求面的恢复情况将决定商品走势。国际方面,美联储鹰派信息释放,美元指数再次抬升,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都是压制。新的宏观经济发展逻辑大概率切换,商品市场也将会面临定价重估。
能源:原油价格上周持续下行,周涨幅(-3.72%)。美联储释放的鹰派信息对全球资本市场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虽然目前看全球经济仍然韧性十足,但下半年处于下滑周期是大概率事件,原油价格因此受到压制。
贵金属:黄金价格上周宽幅震荡上行,周一、周二快速下跌后,周四、周五连续反弹,周涨幅(0.98%)。美联储鹰派发言,暗示加息节奏有可能加快,终点利率水平和持续时间将超越先前的预期,美元因此大幅走强,短线冲高至105.89附近。出人意料的是随后两天,美元指数快速回落,而黄金价格也同步走出相应的走势,周四周五连续大涨。当前来看,美联储加息的大概率超过前期预判,强美元的逻辑将延续,黄金价格后续还会持续受到压制。
农产品:玉米价格上周小幅震荡,周涨幅(0.28%)。主产区玉米上市节奏动态调整,市场收购偏谨慎,终端需求一般,叠加政策影响,玉米供需处于平衡状态。综合来看,玉米价格走势持续收敛,震幅进一步减小,市场也在等待下一步的方向,预计短期内价格维持震荡弱势的状态。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