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公募基金 - > 独家研报 - > 宏观策略

正文

分享至:

20230227丨金牛基金周报:临近重要会议,市场静候风向

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报•金牛理财网编辑:金牛编辑部2023-03-14 18:02

核心观点

 

 

基金

 

近期ETF新产品密集发行,既有稀有金属、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等细分主题ETF,也有增强策略类ETF,还有不少跨境ETF等新品。其中,指数增强ETF成为今年“黑马”,颇受市场追捧。

 

节后,A股开启震荡调整行情,市场风格突变,不少资金开始涌入低估值和周期板块。基金经理们一致认为市场风格的转变与经济复苏的预期相关,导致资金更加关注基建链、地产链等传统价值板块。

 

上周分类别基金收益率表现,股票型基金上涨+0.55%,混合型基金上涨+0.37%,债券型基金上涨+0.05%,货币市场基金上涨+0.03%,QDII基金上涨-0.69%。权益类市场上周高位震荡,板块轮动较快,大盘股表现相对更强势,相关基金则表现更佳。市场都在等待两会期间的政策方向。

 

基金发行方面,上周共有21只基金成立,合计募集规模232.68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4只,募集规模26.16亿元,占比11.24%;混合型基金9只,募集规模44.18亿元,占比18.99%;债券型基金6只,募集规模153.83亿元,占比66.11%;FOF型基金2只,募集规模8.51亿元,占比3.66%。

 

大类资产

 

债市:两会马上就要开始,资金都在观望状态,几大类资产的二级交易市场都趋于平静,债券收益率因此小幅回升。随着收益率的下行,债券交易价格有望提升,博取资本利得收入的交易型债券投资策略有望开启表演。

 

股市:当前,需要重点关注两会期间的政策动向,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的经济工作,也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最直观的热点板块。这是当前市场最关注的热点。而海外方面,美国2月的经济数据和通胀指标也需要时刻关注。虽然当前市场已经对通胀和美联储政策过分乐观估计的交易进行纠偏,但仍要小心极端情况的出现。

 

商品:欧美经济体2月的PMI指标显示经济处在持续恢复的状态,美联储的会议纪要也表明了对于通胀的担心。周末公布的美国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超预期回升,市场对美联储3月加息50bp的预期再次提高。这将对商品价格再次形成压制。后续重点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经济数据指标的走向,后者已经成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逻辑。

 

 

 

基金

 

 

近期ETF新产品密集发行,既有稀有金属、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等细分主题ETF,也有增强策略类ETF,还有不少跨境ETF等新品。其中,指数增强ETF成为今年“黑马”,颇受市场追捧。多位公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的回暖,ETF发行有望出现回暖,各类型工具产品仍会继续丰富。

 

节后,A股开启震荡调整行情,市场风格突变,不少资金开始涌入低估值和周期板块。基金经理们一致认为市场风格的转变与经济复苏的预期相关,导致资金更加关注基建链、地产链等传统价值板块。此外,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目前A股整体仍处于合理偏低估区间,今年将采用更加积极的仓位来把握市场机会。展望后市,指数性普涨机会转为结构性机会的概率较大。

 

上周分类别基金收益率表现,股票型基金上涨+0.55%,混合型基金上涨+0.37%,债券型基金上涨+0.05%,货币市场基金上涨+0.03%,QDII基金上涨-0.69%。

 

 

上周分类型基金收益率排名

 

股票混合型基金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万家精选混合、万家新利混合,表现最好的三只股混型基金的周收益率超过7%。权益类市场上周高位震荡,板块轮动较快,大盘股表现相对更强势,相关基金则表现更佳。市场都在等待两会期间的政策方向。

 

债券型基金融通可转债债券A、南方昌元转债A、博时转债增强债券A类,表现最好的三只债券型基金的周收益率均超过2%。市场处于政策与热点的空窗期,整体表现较为平和。

 

QDII基金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人民币A、华宝油气华夏新时代混合,表现最好的三只QDII基金的周收益率在1%以上。

 

 

基金发行方面,上周共有21只基金成立,合计募集规模232.68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4只,募集规模26.16亿元,占比11.24%;混合型基金9只,募集规模44.18亿元,占比18.99%;债券型基金6只,募集规模153.83亿元,占比66.11%;FOF型基金2只,募集规模8.51亿元,占比3.66%。

 

上周,权益类市场高位震荡,股票型基金整体表现一般,成绩最好的三家管理人收益率在1%以上;债券型基金同样小幅波动,成绩最好的三家均实现了正收益;QDII基金上周表现较为一般,成绩最好的三家管理人收益勉强为正。

 

 

大类资产

 

宏观

 

 

国内方面,央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出,要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

 

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变化,支持能源和粮食等保供稳价,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表示,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循环将更为顺畅;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国际方面,2月22日,美联储公布1月议息会议纪要,主要内容包括:1.美联储官员预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加息;2.几乎全部与会者赞成25bp的加息幅度,少部分官员认为50bp是更合适的选择;3.不少与会者认为金融环境的放松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更趋于紧缩。美联储的上一份政策声明指出,利率未来的上调幅度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货币政策的逐步收紧,市场认为随着美联储的紧缩行动接近尾声,这种用词是该央行可能继续以25bp幅度调整利率的信号。关于通胀方面,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通胀率还远高于2%的长期目标,美国劳动力市场供应仍非常紧张,导致物价和工资持续上涨。多位与会者强调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的重要性,并指出通胀保持在高位的时间越长,通胀预期失控的风险就越大。

 

纪要释放的美联储继续加息、维持紧缩货币政策的态度等消息,尽管整体偏鹰派,但市场均已有了心理准备,此次纪要并没有超预期的内容给市场带来额外冲击。消息公布后,市场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并没有太大波动。美债收益率下滑至3.91%附近,美元指数小幅上行至104.78附近处,美三大股指涨跌不一。后续重点关注2月经济数据和通胀指标的走势。

 

美国2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7.8,市场预期47.1,前值46.9;markit服务业PMI初值50.5,重回荣枯线上方,市场预期47.5,前值46.8。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服务业已经率先回到扩张区间,市场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有所减少。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数据的持续好转,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以及未来美联储因此而提高加息幅度的担忧有所上升。

 

债市

 

上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截至2月24日,报收2.9256%。两会马上就要开始,资金都在观望状态,几大类资产的二级交易市场都趋于平静,债券收益率因此小幅回升。我们仍然维持之前的判断,今年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大概率提升,债市的吸引力相比去年可能略有下滑。随着收益率的下行,债券交易价格有望提升,博取资本利得收入的交易型债券投资策略有望开启表演。

 

 

股市

 

 

上周A股市场震荡上行,但在周五几大指数出现集体回调,上证指数(+1.34%)、创业板指(-0.83%)、沪深300(+0.66%)、中证500(+1.66%)。上周,A股市场涨跌不一,金融、食品饮料、新能源光伏、科技信创等概念板块分别轮动,以大盘股维护指数,结果就是上证指数维持上涨,而创业板指继续回落,如果不是信创、ChatGPT概念维持一定热度,这一分化大概率更加明显。消息面上,国内方面,临近两会各路资金均已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并没有太多重要消息或数据的公布。

 

国际方面,欧美经济体2月PMI初值发布,显示经济持续从底部复苏。但是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回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坚挺,又给通胀带来不确定性,而这也将强烈影响后续欧美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当前,需要重点关注两会期间的政策动向,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的经济工作,也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最直观的热点板块。这是当前市场最关注的热点。

 

海外方面,美国2月的经济数据和通胀指标也需要时刻关注。虽然当前市场已经对通胀和美联储政策过分乐观估计的交易进行纠偏,但仍要小心极端情况的出现。交易方面,随着大型会议的临近,交易量有所收缩是必然现象,资金都在观望,等待明确的信号或政策的落地。没有增量资金的进入,指数也很难突破前期的高点,上证在3310点已经持续筑顶近1个月的时间,这一位置是下一阶段多空的主要阵线。

 

北向资金本周掉头净流出,结束了自2022年11月初以来连续近3个半月的周净流入的步伐。这一情况也值得重点关注,北向资金在此期间一直起到了带动市场人气的步伐,上周开始出现净流出,也表明部分外资开始了获利了结的操作。

 

上周上证指数周成交量14.01亿手,深证成指周成交量19.47亿手,成交量小幅减少。北向资金上周净流入-41.24亿元,结束净流入状态。上周北向资金增持的行业排名:农林牧渔、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软件开发、证券。

 

商品

 

 

上周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南华商品指数周涨幅(+1.17%)。国内经济进入常态化阶段,恢复程度将强烈影响商品价格的走势。同时,美欧等经济体的通胀情况也是一大变量。欧美经济体2月的PMI指标显示经济处在持续恢复的状态,美联储的会议纪要也表明了对于通胀的担心。周末公布的美国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超预期回升,市场对美联储3月加息50bp的预期再次提高。这将对商品价格再次形成压制。后续重点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经济数据指标的走向,后者已经成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逻辑。

 

能源:原油价格上周窄幅震荡,周涨幅(-0.18%)。全球需求整体恢复偏弱,新加坡、欧盟成品油库存增加,中国的需求恢复尚没有对整体油库存形成压力。美国1月PCE核心物价指数超预期回升,美联储3月加息50bp的概率提高,对原油价格造成压力。当前石油供需格局没有主旋律,油价受经济数据影响更多。

 

贵金属:黄金价格上周继续震荡下行,周涨幅(-1.74%)。美国1月PCE指数超预期回升,市场对美联储3月超预期加息的担心上升,美元指数也因此持续走高,回升至105.26附近,黄金价格近期持续受到压力。自2月以来,金价处于持续回落状态,欧美经济体展现了极强的经济韧性,通胀指标回落受阻,市场重新对后续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行判定。一旦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强美元得到加强,黄金价格也将重估,当前金价处于高位,不宜在盲目看多。

 

农产品:玉米价格上周窄幅震荡,周涨幅(+0.31%)。消息面上,美国农业部预测2023/24年度美国玉米播种面积为9100万英亩,高于上个年度的8860万英亩,也略高于分析师预测的9090万英亩。国内方面,主产区新粮销售进度整体已超5成,饲料及深加工企业采购需求暂弱,需求阶段性疲弱,随着储备粮收购推进,部分需求端建库意愿有所提升。综合来看,预计未来玉米价格维持震荡弱势的状态。

CIS)

金牛理财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牛理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牛理财网,任何组织未经金牛理财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金牛理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转载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领取稿费。

分享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