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第五届创新经济论坛举行 专家共话疫情下经济创新增长趋势
中证网讯(记者 齐金钊)7月18日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主办、凤凰网财经研究院协办、前海传媒支持的“第五届创新经济论坛”举行。论坛邀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线上齐聚,共同探讨如何战胜疫情,实现经济创新增长。
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世锦认为,在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要保持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立足点要放到“结构性潜能”上来。一个是“追赶的潜能”,或者是“奔跑的潜能”。中国现在人均年收入水平1万美元左右,而发达经济体是3万美元至4万美元,这就是相当大的追赶潜力。另一个潜能是技术进步,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有些方面甚至在领跑。
刘世锦院长建议,要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的流动聚集,形成一批区域性的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进一步放宽高新技术领域的市场准入;对于航空航天领域、军工领域,应鼓励民营企业和其他行业外的企业进入。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白重恩认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方面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在新基建建设以及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解决高效投资的问题,都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讲席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海外)院长方汉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改变全球供应链的基本面。一是早在2011年左右中国就达到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上升;二是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新增长模式的口号。疫情过去以后,中国将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