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理财推出首只产品 净值型产品周发行量小幅下降
继工银理财、建信理财等之后,上周交银 理财也发行了首支子公司理财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子公司理财产品共发行33只,其中工银理财发行30只,建信理财2只,交银理财1只。
金牛理财网统计显示,上周(7月27日-8月2日)65家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新发公募净值型理财产品226只,环比减少16只。截至8月2日,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共7789只,较上一周增加158只。
一、产品发行情况
上周65家商业银行新发公募净值型理财产品226只,环比减少16只。其中新发封闭式产品198只,环比减少20只;开放式产品28只,环比增加4只。
从发行银行来看,上周国有大行共新发净值型产品28只,占比超12%;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各发行87只,占比超38%;农商行共发行22只,占比超9%;外资行共发1只,占比不到1%。
具体银行来看,上周国有行中工商银行净值产品发行最多,共19只;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净值产品发行最多,共56只;城商行中青岛银行净值产品发行最多,共14只;农商行中扬州农商行和顺德农商行净值产品发行最多,均为3只;外资行中花旗银行发行了1只产品。

从净值型产品的投资期限来看,上周1年以上产品共新发42只,占比近19%;6-12个月(含)的产品发行83只,占比近37%;3-6个月(含)产品发行78只,占比近35%;1-3个月(含)产品发行18只,占比近8%;7天-1个月(含)、7天(含)以内和T+0产品分别发行1只、2只、2只,占比总计为2.2%。

注:开放式产品的投资期限是指开放周期。
从净值型产品的投资类型来看,上周混合类产品共新发22只,占比超9%;固定收益类产品发行200只,占比近89%;权益类产品发行1只,占比不到1%;结构性投资类产品发行3只,占比1.33%。

二、存续产品情况
截至8月2日,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共7789只,较上一周增加158只;其中封闭式产品4651只,开放式产品3138只。
从银行类型来看,净值型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城商行,达到2616只,占比33.59%;其次是外资行,共1744只,占比22.39%;股份制银行共1645只,占比超21%;国有大行共1075只,占比13.8%;农商行共709只,占比超9%。

从存续产品的投资期限来看,6-12个月(含)的产品数量最多,达2285只,占比超29%;其次是1年以上的产品,共2034只,占比26.11%; T+0产品共1469只,占比近19%; 3-6个月(含)的产品共1405只,占比超18%; 1-3个月(含)的产品共402只,占比5.16%;7天-1个月(含)及7天以内的产品数量较少,合计占比不到2.5%。

注:开放式产品的投资期限是指开放周期。
从产品投资类型来看,混合类产品数量最多,达3281只,占比42.12%;其次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共2712只,占比34.82%;权益类产品共1762只,占比22.62%;结构性投资类产品数量最少,仅33只,占比0.42%。

三、一周银行资管动态
内容摘要:截至7月底,“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理财子公司悉数开业;其中,工银、建银、中银三家银行理财子公司6月以来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很快,交银理财的新产品也来了,今天发行首只产品。银行理财子公司1元起售的产品来势汹汹,公募基金的产品还有优势吗?交银理财近日官宣公司旗下首只产品交银理财稳享一年定开1号7月31日发行,该只产品为1元起售、0费率申赎、风险评级为低风险;组合全面投资精选的固收类资产,通过配置非标增厚收益,业绩比较基准为4.2%,比银行理财同等风险评级的固收产品的收益率略低0.03%。(中国基金报)
金牛点评:交通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首只新产品,成为继工行、建行后第三家发布新产品的子公司。目前这款产品已经能在交通银行官网查询,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只产品为1年定期开放式产品,投资于符合监管要求的债权类资产,风险等级为2级,业绩基准为4.2%。与传统理财的产品相比,子公司产品种类将更加丰富,认购起点也降大幅降低,不过其同时也面临打破刚兑及产品创新带来的挑战。
内容摘要: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以“金融开放背景下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指出了资管业务转型的六个落脚点,首当其冲就是资产配置。“我们要加强研究能力建设,培养积累对复杂金融资产拆解和定价的能力,形成对可投资资产的内部评级评估,测算各资产大类基本的风险收益特征,理解资产大类之间的相关性,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刘桂平说。而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辉则指出了理财子公司提高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具体路径——向外资机构取经。“商业银行天然对宏观经济变化更敏感并有较深的理解,因此理财子公司希望通过FOF或MOM模式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理财子公司从事FOF或MOM需要向外资机构学习两个支柱性的东西:第一是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虽然银行在中观层面具备承接宏观和微观能力,但在投资层面还略有不足,外资机构依托数据和多年经验在这个层面做得很扎实;第二MOM方面需要培育对管理人科学甄别能力,对不同管理人进行长期跟踪、识别”,刘辉说。(证券时报)
金牛点评:理财子公司在进行资管业务转型时首先要提高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争取推出更符合投资者需求的绝对收益产品。具体来看,子公司初期可以尝试以MOM或FOF的形式展开跨领域合作时,同时可以向外资机构学习,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根据利率、汇率、大类资产价格的变动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内容摘要: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和中银理财等四家理财子公司日前相继发行产品。从结构上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短期产品配置仍以固收类为主。以工银理财为例,该公司已发行了全鑫权益、鑫得利、鑫稳利、博股通利等系列的20余只产品,其中超过半数为固定收益类,而权益类产品目前仅有1只。多位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随着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的出台,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理财子公司正迎来“黄金窗口期”。长期来看,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和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以股票、股权等权益资产为基础的理财产品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此外,向外资机构学习对标,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亦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证券报)
金牛点评:目前理财子公司对于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仍不积极,与市场上成熟的资管机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子公司可以在权益类资产配置和产品提供等方面借鉴外资机构,逐渐弥补自身短板,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配置需求。
内容摘要:理财子公司马不停蹄落地开张的同时,也面临着现实挑战。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资管人士处了解到,尽管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但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啃”的问题,需要适当调整。当下讨论较多的就是理财子公司的流动性管理问题,以及在运营过程中与母行的关系。金融监管研究院资管研究部总经理周毅钦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一家独立子公司,理财子公司虽然仍能得到母行内部的流动性支持,但和原有的合作模式相比,要打一定折扣。“未来它也要像公募基金一样以交易形式进行流动性补充,这对理财子公司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第一财经日报)
金牛点评:随着理财子公司相继开业,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压力也随之加大,如银行此前通过内部资金拆借补充流动性的方式将受限、开放式产品净值波动大将加快投资者申赎产品的频率等。提高产品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将成为子公司当务之急,预计监管方也将高度重视,后续或出台相关政策。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理财子公司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内容摘要:在上海举行的“2019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致辞称,自去年“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以来,理财子公司开始陆续筹备,如何做好理财子公司的发展规划,实现差异化竞争,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是当前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他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重点要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存量转型和增量扩展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集团协同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子公司与母行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集团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刘信义表示,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建议将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之一。第二,建议同业之间抓住机遇、协同合作,更好的承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使命。(21世纪经济报道)
金牛点评:理财子公司的设立有利于改善融资结构、支持小微和科创型企业融资,对金融供给侧改革具有积极作用,其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有望获得公平的市场待遇。未来理财子公司可以强化与母行的战略协同和业务联动,与其他资管机构加强合作,以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