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公募基金 - > 海外

正文

分享至:

美共同基金遭遇巨量赎回

作者:钟恒来源:中国证券报•金牛理财网编辑:2008-10-25 00:54

  美国次贷问题所引起的金融海啸铺天盖地席转全球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美国共同基金的业绩表现也急转直下,亏损进一步扩大。根据晨星统计,截至2008年10月20日,美国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亏损平均超过35%。其中,美国国内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超30%,海外股票基金平均亏损则超过40%,固定收益类基金方面也有超过8%的损失。

  投资者面对账面损失进一步加剧,以及对未来金融和经济状况仍不明朗的情况,动摇了其持有基金的信心,并于9月创下赎回量的历史新高,股票型基金首当其冲。美国海外股票型基金净赎回量最大,达199亿美元;由于其表现较差,对成为赎回量最大类别并不感到惊讶。紧跟随后的就是190亿美元净赎回美国国内股票型基金。对于风险相对较低的类别,如混合型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和市政债券基金也出现净赎回,分别有59亿、16亿和14亿。

  9月创出基金单月最大净赎回量

  9月的净赎回量已经超过在2002年7月份创下174亿美元单月净赎回量,大概3倍左右。就连货币市场基金也因为赎回量大增和投资标的流动性锐减出现流动性问题。最近美联储为保持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不断推出包括向基金购买短期融资券的措施。

  从资金的流向看,2000至2002年并没有发生信用危机,债券的信用度也没面对像这一次的严峻挑战,大量资金从股票型基金流向相对稳定的债券型基金。而这一次是由次贷危机引起,债券型基金投资主要面对风险之一的信用风险被迅速提高。众多债券基金投资组合“不靠谱”,如超短债基金——施瓦布加强收益基金因投资次贷相关债券令基金今年以来亏损超过30%,促使投资者对部分债券型基金信任度下降以至资金出逃。

  市场研究机构TrimTabs指出,9月份投资者便转移资金超过1800亿到储蓄和支票账户。且赎回趋势一直延续至10月。最近有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前两周的赎回金额达到558亿美元。与传统类别相比,在另类投资类基金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其中,包括多空投基金、货币汇率基金(Currency Fund)、贵金属基金和熊市基金等总体没有出现净赎回,相反还有3.4亿美元的净申购。许多这些类别中的基金在过往市场表现差强人意时表现得比较活跃,也是此时吸引资金的其中原因。我们可以看到,部分这些类别今年以来的表现傲视群雄。其中,与市场做反方向操作的熊市基金表现最为突出,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41%。

  先锋、PIMCO赢得净申购

  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十家美国基金公司中大部分都遭遇了赎回的“洗礼”,但这其中也有幸运儿,先锋基金和PIMCO基金是9月份幸免净赎回的基金巨头,分别有3.5亿和13.3亿的资金净流入。

  对于先锋基金来说,其股票型基金是最大的资金流失类别。但得益于产品的多样化,旗下债券基金的资金流入弥补了股票型基金的赎回额。先锋基金低费率已是家喻户晓、且投研团队风格稳健和旗下基金表现稳定;加上今年以来得正收益的基金主要集中在获晨星综合评级4至5星的债券型基金中,这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忠诚度的同时,也为公司吸引资金奠定了基础。

  PIMCO则得益于其庞大的固定收益类基金数量及以前较好的业绩,在保留了一定追随者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资金。虽然公司近年推出了较多的股票型基金成为近期资金流失的主要途径,但这并未对资金流造成太大的损伤。

  另一方面,管理规模仅次于先锋集团的美洲基金净赎回达83亿美元,赎回量为十大基金公司之首,紧跟随后的是富达投资公司和富兰克林邓普顿,净流出57亿和33亿美元。

  若从今年头9个月的现金流来看,数字并没有如此糟糕。十大公司中除了富兰克林邓普顿、道奇&考克斯和凯万资产管理出现净赎回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净申购。先锋和PIMCO仍是最吸引资金的两家公司。虽然美洲基金9月份资金净流出排在榜首,但9个月累计流入也有113亿排在第三位的普信基金之后。

  而在三家出现净赎回公司中,富兰克林邓普顿的净赎回金额就达到116亿美元,道奇&考克斯和凯万资产管理公司各有40亿和34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虽然富兰克林邓普顿在投资者中已建立了较好的品牌形象,但由于部分规模较大的基金业绩倒退影响了基金的吸引力。例如,管理规模达240亿的邓普顿成长基金今年以来便累计净流出资金达38亿,该基金近年表现并不理想,尽管其10年晨星平均为4星,但3、5年业绩落后大部分同类基金。而在市场环境转差的情况下,今年以来截至10月20日亏损接近40%,进一步刺激投资者赎回。

金牛理财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牛理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牛理财网,任何组织未经金牛理财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金牛理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转载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领取稿费。

分享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