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公募基金 - > 海外

正文

分享至:

空头仓位披露或将常规化 对冲基金反响强烈

作者:于春敏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2008-10-09 08:52
  上个月,为了拯救不断下沉的金融市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紧急出台卖空禁令,并要求相关大型投资者披露其股票空头仓位,应该说,非常时期,该项临时措施得到了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同。同时,由于该项紧急卖空禁令原定将于10月17日到期,所以,素来靠卖空而发财的对冲基金们虽然强烈抗议,但最终还是“勉强”地接受了该措施。

  但是,短暂的平衡和融洽再起波澜。据外电报道,基于目前局势已变得比上月还要糟,SEC希望空头仓位披露的举措能够以一种暂行最终条例的形式继续起效而不被打断。对此,对冲基金再也按捺不住,准备与SEC展开新一轮的斗争。

  卖空禁令在争议中艰难前行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上个月为了稳定不断下沉的金融市场而出台紧急卖空禁令,根据该紧急令,对冲基金经理必须上报一天之内所建立的规模最大的空头仓位以及持有时间,且在一日结束时亦须披露其所持空头情况。此举遭到了对冲基金经理们的强烈抗议。

  数据显示,监管松散的对冲基金行业总规模已达到1.9万亿美元,其依靠卖空股票来取得较共同基金更高的回报。卖空者通常借入其预期将会下跌的股票,然后再以较低的价格平仓从中赚取差价。作为一个团体,他们在华尔街及美国民众当中已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并被指责为是造成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及雷曼兄弟垮台的罪魁祸首。如今,紧急令施行过程中,监管者将首次看到数千家对冲基金账目上的空头仓位情况,这使得基金经理们受到不小的惊吓,他们担心,如果这些信息被公之于众的话,任何人都能够“抄袭”其机密策略。

  正因如此,该紧急令一经推出即遭到了对冲基金的强烈抗议,应急措施在对冲基金们怨声载道的不满情绪中艰难推进。为履行将向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增强市场透明度的承诺,据悉,SEC近期已开始统计投资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经理卖空股票的数目以及价值方面的数据,但SEC相关官员上周宣称不会公布这些数据,虽然其稍早曾承诺将公之于众。分析人士指出,此举表明,为了平抑基金经理们的不满,SEC也已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

  空头仓位披露或将常规化

  按照SEC的原定计划,卖空禁令将于10月17日到期。本来,对冲基金经理们希望随着紧急卖空禁令的到期,SEC的仓位披露要求将随着卖空禁令一同被撤销。然而,让人失望的是,目前的金融市场形势似乎比上月推出紧急禁令的时候还要糟糕和复杂,有报道称,SEC希望空头仓位披露的命令能够以一种暂行最终条例的形式继续起效而不被打断。尽管SEC尚未表示其打算如何起草一份永久性的披露规则,有关空头仓位到底须以何种频率报告以及详细数据究竟是否会公之于众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但这样的消息这无疑让众多对冲基金沮丧不已。

  对冲基金轴承资产管理(BearingAssetManagement)的合伙人比尔·勒格那 (BillLaggner)表示,这真的让人感到沮丧,因为我们不希望自己的策略曝光;而且,只要卖空这种做法还是合法的,政府凭什么要察看我们的仓位情况?

  一些证券行业的专家亦表达了与忧心忡忡的对冲基金经理相同或类似的看法。其中,杜克大学证券法教授詹姆斯·考克斯(JamesCox)就表示,如果把巴菲特持有哪一只股票空头仓位的情况公之于众,就可能引发一场严重的后果。SEC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

  业内态度不一

  面对可能愈加严格的监管,在对冲基金经理们看来这很不公平,原因在于共同基金经理们每个季度只需要报告一次空头持仓情况。但那些支持曝光对冲基金空头仓位细节的市场人士则坚定地认为,共同基金经理通常不会卖空股票,他们仅持有那些预期将上涨的股票的多头仓位;今年以来,由于对冲基金瞄准了疲弱的银行类股票,令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日益恶化,必须要对对冲基金施以严格的限制,而目前看来,对对冲基金施以更严格限制的唯一方法就是曝光其空头仓位的细节。美国产业组织劳工联盟投资办公室经理丹尼尔·派德罗提(DanielPedrotty)说:“在众多措施中,改善披露机制对于恢复投资者信心来说非常关键。”

  无疑,对于SEC以及全球其他证券业监管机构来说,更严格地控制卖空是打击市场滥用行为(marketabuse)的一种有效方法。SEC此前已宣布将严厉打击散播谣言的行为,而美国国会及政府部门则表示,3月造成贝尔斯登迅速垮台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人散播谣言。

  然而,尽管对冲基金对新规则怨声载道,但有不少业内专家表示相信,对冲基金行业不会因为任何新监管措施就一命呜呼。例如,研究人员麦特·特內罗(MatteoTonello)就说:“对冲基金行业较具韧性,并且并不像人们可能认为的那样单一化,对冲基金拥有许多其他的选择,而且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不必过于担心。”

金牛理财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牛理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牛理财网,任何组织未经金牛理财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金牛理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转载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领取稿费。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