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危机暂时缓解 资金面将走向紧平衡
银行间市场隔夜资金利率6月20日刷新历史高点之后,已经逐步回落。截至25日,隔夜shibor利率降至5.736%,7天利率降至7.644%,而1月利率仍维持8%以上。资金利率回落,除因市场理性战胜恐慌外,显然也是央行积极干预的结果。
央行出手干预 流动性危机暂时缓解
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是近期资金面趋紧的主要原因。而资金面趋紧演变为一场流动性危机,则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对6月流动性估计不足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同时由于对央行放松货币预期的落空而产生恐慌也加剧了这场危机。
在月初端午节前资金面已经表现出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起初央行态度十分坚决,不仅没有加大公开市场的投放力度,而且还坚持央票发行。端午过后,资金利率攀升愈演愈烈,金融机构普遍预期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然而,央行坚持认为,当前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市场放松预期落空,直接导致20日银行间拆借利率达到极值。
不过,央行虽然坚定表态不放松流动性,但并不愿意看到利率居高不下而影响到实体经济,因此对部分银行暗中定向放水。央行25日表示,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从市场反应来看,央行定向放水和维稳表态,对银行间市场起到了稳定作用,市场资金利率逐步回落,一场流动性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资金面走向紧平衡
应该说,当前流动性偏紧是由于结构性因素和时点因素造成的,央行并没有主动大幅回收流动性。从这次流动性危机过程来看,央行既不敢放松流动性,也不能容忍资金利率过高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相信经过这次教训后,商业银行将会调整自身激进行为,改善流动性管理。同时,待年中存贷比考核时点过后,随着资金需求压力释放,资金面偏紧的状态将在7月得到改善。
不过,未来资金面恐怕难以回到前期宽松状态。
首先,央行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总理多次表示,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就是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刺激经济。从本次央行解决流动性危机的过程来看,央行表态和行动也彻底打消了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
其次,未来资金面还将受到冲击。瑞银研报指出,下月影响资金面的因素很多:一是金融机构杠杆率偏高,未来1个月的偿付压力很大;二是银行将在7月初补缴约8000亿元准备金;三是7月中旬财政存款上缴数量再度增加,预计冲击规模在4500亿元左右。
因此,虽然资金利率已经逐步回落,但未来资金面已不太可能恢复原来的宽松状态,预计下半年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