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CPI上涨1.9% 通胀短期无虞
9月份,CPI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2%;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4%。我们点评如下:
CPI环比回升弱于季节性。今年9月,CPI环比回升0.3%,弱于季节性。历史数据显示,2001-2011年,9月CPI环比平均上涨0.65%,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弱于季节性影响。
食品价格方面,9月环比上升0.2%,弱于季节性回升。历史数据显示,2001-2011年,CPI食品价格在9月环比平均上升1.25%。9月份,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持平,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更是下跌2.7%,主要是8月份食品价格涨幅较大,9月出现调整。分项来看,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3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高于季节性。历史数据显示,2001年-2011年,9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平均上涨0.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水电价格改革和9月11日成品油价上调使得车用燃料和水电燃料价格环比回升,幅度分别达到了4.4%和0.3%,同时住房租金环比也小幅上升0.3个百分点。
10月CPI可能小幅回升至2.1%附近。食品方面,历史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在10月基本结束季节性上涨。2001-2011年,CPI食品价格在10月环比平均上升0.15%。非食品方面,国际油价调整将使得发改委可能下调10月份成品油价格,10月非食品价格环比可能会略低于季节性,在0.2%(2001-2011年均值为0.28%)左右。按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非食品环比上涨0.2%,10月份CPI同比将回到2.1%附近。
前瞻地看,通胀短期无虞。虽然欧美日均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为通胀再生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但全球经济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的基本面并不存在,输入型通胀压力难及2009年至2011年期间水平。美国推出QE3以来,美元指数不跌反涨,NYMEX原油价格不涨反跌,LME铜价则在QE3推出后维持高位震荡。
分项来看,非食品方面,四季度工业品价格同比跌幅可能仍维持在2%以上,压制非食品CPI上升空间。今年1-9月,PPI同比新涨价因素为-2%,考虑到去年四季度环比跌幅均在0.3%以上,PPI同比增速为负的趋势仍将持续,跌幅很可能超过2%,从而抑制非食品CPI上升空间。
食品方面,更多体现季节性因素影响。CPI食品价格在10月、11月的季节性涨幅较小,分别为0.15%和0.23%,四季度CPI同比涨幅难以超过3%,通胀上行步伐温和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