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低估值蓝筹 构建攻守兼备组合
6月以来,对于经济基本面的悲观预期始终笼罩在A股上空,股指也呈现震荡回调格局。截至6月14日,上证指数下跌76.28点收于2295.95点,跌幅3.22%。从行业表现来看,45个天相行业11涨34跌,行业表现分化加剧,首末涨幅相差16.74个百分点。其中,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的防御价值板块如食品、医疗、酒店旅游等涨幅居前,而煤炭、建材、钢铁等周期板块则跌幅居前。从风格指数来看,中盘指数相对抗跌,跌幅2.35%,小盘指数和大盘指数分别下跌2.38%和2.75%;成长指数下跌1.96%,价值指数下跌3.20%。
大类资产配置:
构建攻守兼备组合
基于市场对经济何时见底仍存分歧,但估值因素和宽松政策的累积效应已逐步积累,我们建议投资者应着眼于中长期布局,构建攻守兼备的投资组合。具体建议如下:积极型投资者可以配置3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积极型品种),3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10%的指数型基金,10%的QDII基金,20%的债券型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配置2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积极型品种),25%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10%的指数型基金,10%的QDII基金,35%的债券型基金;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配置3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40%的债券型基金,30%的货币市场基金。
偏股型基金:
布局低估值蓝筹消费类股基
当前市场运行的核心逻辑为政策宽松的力度以及对政策出台效果的预期变化,市场情绪在经济基本面与政策宽松之间纠结,进入6月市场的弱势调整无疑是这种纠结的弱平衡,随着央行降息消息公布,货币政策的给力表现将有助于舒缓当前市场的恐慌情绪。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明显从控通胀转向稳增长,货币政策也进入价格工作和数量工具并用的放松期。但与此同时,从5月份公布的PMI数据来看,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疲软的重要原因,加之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再起波澜,短期市场企稳仍将承受市场情绪及外围因素的干扰。我们认为就目前来看,估值因素是抑制指数大幅下行的主要力量,稳增长政策以及变革的力量将对指数反弹有着更强的信号意义;对于经济基本面的担忧情绪以及外围市场的不确定将干扰指数企稳及反弹进程。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建议投资者在经济仍没有确定复苏之前,新的投资机会没有明显产生的背景下,应立足于中长期进行战略布局,自上而下构建攻守兼备的投资组合,降低短期净值波动风险的同时积极把握当前的低成本配置时机。
偏股型基金品种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适时逐步布局跟踪低估值蓝筹、消费服务类板块的偏股型基金以在市场对经济周期轮回做出提前反应的时候分享市场上扬的收益。
固定收益品种:
关注重配中低等级信用债债基
近期,在经济增速回落、物价水平下行、流动性宽松的大背景下,央行降息利于债市继续走牛。按照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目前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停滞、通胀下行、企业盈利恶化的衰退时期,为促进经济复苏,央行将降息以刺激经济,进而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下行,所以债券或者债券型基金仍旧是稳妥配置品种。从配置角度来看,我们仍然认为对资金较为敏感的利率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有限,而信用债的信用利差仍然具有配置优势,尤其是中低等级品种的价值相对较优,若债券市场整体不出现信用恶化的系统性风险,该类品种将具有比较优势。建议投资者把握债市结构性机会,继续关注重配中低等级信用债的债券型基金。激进型投资者重点关注重配中低等级信用债、适度配置权益类资产的二级信用债基,以获取中长期收益。稳健型投资者可重点关注重配高等级信用债、金融债的纯债基金以获取稳健票息收益。
封闭式基金
6月以来(截至6月14日)封闭重仓指数、封闭核心指数分别下跌0.19%和0.52%。由于封闭式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跌幅高于净值跌幅,25只传统封基整体折价率由6月初的12.56%缩小至11.37%,在平均剩余存续期为2.49年的背景下,简单平均隐含收益率(按当前市价买入并持有到期按当前净值赎回的年化收益率水平)较6月初下行0.27个百分点,至5.49%。
部分具有折价优势、隐含收益率较高的封闭式基金仍具备吸引力,投资者可适当关注。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在市场缺乏趋势性上涨机会的背景下,应重点关注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投资管理能力居前、历史业绩较为出色、基金风格契合当前市场的封闭式基金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