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防御 从容应对市场起伏
9月以来,市场先是在新一轮政府投资以及红利税改革的刺激下止跌反弹,但行情短暂,随着多项宏观数据的公布,投资者热情再度被悲观的经济预期所吞噬,此外,区域争端也为A股市场笼罩上一层阴霾。在此背景下,沪深两市先扬后抑,振幅加剧。
大类资产配置
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仍是制约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而实体经济仍处于震荡筑底阶段,政策层面的改善对于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适度提升组合防御性,以从容应对市场起伏。具体建议如下:积极型投资者可以配置2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积极型品种),4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5%的指数型基金,10%的QDII基金,25%的债券型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配置1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积极型品种),3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5%的指数型基金, 10%的QDII基金,45%的债券型基金;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配置2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40%的债券型基金,40%的货币市场基金。
偏股型基金
提升组合防御性
尽管万亿投资项目获批、积极财政政策加码、红利税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刺激股指于月初止跌反弹,但疲弱的宏观经济数据反映出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美国QE3对于A股提振作用有限,市场对于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忧虑再起,沪深两市反弹未能延续,股指再度震荡下行。从组合配置理念来看,鉴于宏观经济仍不明朗、货币政策稳健为主的背景下,市场难言趋势性机会,但不排除因估值修复、事件驱动(十八大)引发的短期反弹。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适度提升组合防御性、从容应对市场起伏。具体来看,可将管理人实力雄厚、择时选股能力突出、业绩波动较低、中长期排名稳健居前的基金作为核心配置品种,并适度提升固定收益类基金的配置比例。
偏股型基金品种配置方面,消费类板块经过前期的补跌之后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中长期来看仍具备配置价值,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业绩稳定、行业发展符合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医药、食品、信息技术、酒店旅游等成长性较高行业的基金。短期可关注重配受益于投资拉动及流动性推动的建材、有色、煤炭等周期行业的基金。
固定收益品种
结构性投资机会可期
整体来看,经济企稳复苏时点延后、通胀近期虽有反弹但仍处于低位水平、政策放松的方向不改,债券市场中长期的“慢牛”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本轮债市自二季度以来的调整更多的是受流动性因素影响,而在经过短期的震荡调整之后,部分券种收益率已重新回到历史均值上方,配置价值逐步显现,结构性投资机会可期。当下债券基金投资仍以防御为主,投资者可重点关注重配中高等级信用债及利率债基金,既能从中获得比较确定的收益,也能抵御一定的信用方面和供给方面的冲击。
封闭式基金
结合折价优势选择封基
9月以来(截至9月20日)封闭重仓指数上涨5.45%、封闭核心指数上涨5.74%。在此背景下,25只传统封闭式基金净值24涨1跌,整体加权平均上涨3.60%。折价率方面,由于二级市场表现整体低于基金净值表现,25只传统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较8月末的10.06%扩大3.08个百分点至13.14%。在平均剩余存续期为2.35年的背景下,简单平均隐含收益率(按当前市价买入并持有到期按当前净值赎回的年化收益率水平)较8月底上行0.76个百分点,至5.93%,部分基金隐含收益率仍具备一定吸引力。
部分具有折价优势、隐含收益率较高的封闭式基金仍具备吸引力,投资者可适当关注。与此同时,我们建议投资者应重点关注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投资管理能力居前、历史业绩较为出色、基金风格契合当前市场的封闭式基金品种。
此外,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可持续关注分级基金中具有相对较高约定收益、具备一定折价安全边际且有固定存续期限的稳健收益份额,而对市场趋势把握能力较强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适当密切关注分级基金的杠杆份额进行适度提前逐步布局,借助杠杆基金把握市场反弹机会。






